周口市文昌中学:“兴趣超市”开启学生幸福成长之门
2022-03-31 09:51:57 来源: 周口网
关注河南热线

自“双减”政策以来,该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造多元教育,积极开办“兴趣超市”,以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需求,让学生在“兴趣超市”找到了人生航标。目前,“兴趣超市”共设有书法、绘画、演讲、播音主持、文学社、田径、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象棋、围棋、手工、舞蹈、器乐、科技、国学等30个兴趣活动项目,学生走进“兴趣超市”,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项目,按照每天规定的时间开展活动。“兴趣超市”的开办,既保障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如何落实“双减”政策,校长徐其运说,首先要抓好课堂主阵地,教师上好每一节常态课——做到每节课准备充分、知识储备丰富、能力训练到位,打造充满“掌声、笑声、辩论声”的高效课堂,保证学生“吃饱”“吃好”。其次要为学生提供多元优质教育,让社团活动课程化——学校把社团活动作为一门课程,开设有德育活动、劳动体验、科学探索、中英文学、体育和美育等近30门课程,丰富学生课外生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该校为了让社团活动“火”起来,高标准建立了各种功能室,图书馆、创客室、科技馆、国学馆等一应俱全,以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要。

走进学校科技馆,有序地摆放着科普老师和同学们制作的密码箱、月球车、火箭发射模型、雷达模型、电磁炮、特斯拉线圈、电动机模型、机器人、机器手臂、密码编程箱、掌控板、3D打印……琳琅满目的作品让人惊叹不已。科技社团的学生在杨建华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地思考月球车的制作步骤,将一个个零散的部件组装成完整的月球车模型。

“以前作业多得做不完,现在作业在课堂上就完成了,这样我们每天下午第三节课后,就会有更多的时间来选择感兴趣的社团。我在科技社团和同学们一起探讨科学的奥秘,制作一些科技小作品。”周口市文昌中学八(2)班学生于思文谈起“双减”后的变化,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实现社团育人功能,就必须走课程化的道路,定时、定地、定人、定内容、定制度,将社团活动作为课堂的延伸,让活动有明确的目标、周密的计划、实在的内容和接受评价的标准。”徐其运在谈及社团发展时说。

文昌中学大胆实施“学生走班+教师走课”模式,提倡校尽其能、人尽其才、形式多样。劳动社团课教师史舒畅说,让有同样兴趣的学生聚在一起,人多点子多,问题探讨有深度,知识面更宽。教师能拓展宽度、延展深度,学生也能有更大的动手操作空间。同学们纷纷表示,时间短,不想离开社团课堂。

“我特别喜欢打篮球,小学期间就经常打,到中学后打球的时间都靠‘挤’,很不过瘾。自从参加篮球社团,我有更多的时间打篮球了。”七年级B部篮球社团的七(14)班学生郑凯阳感慨地说。

如今,漫步在美丽如画的校园,汉服社团的学生在飞针走线,阅读社团的学生分享着读书的快乐,航模社团的学生在为一个小小的设计反复讨论,绿茵场上的学生在呐喊、助威声中进行着一场激烈的篮球比赛……

周口广电融媒体记者 杨璐 通讯员 赵志伟

编辑:马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