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三全”“三零”创新服务走在全省前列
2022-04-11 08:59:50 来源: 周道客户端
关注河南热线

周口日报·周道客户端记者 任富强

4月9日,伴随着挖掘机的隆隆轰鸣声,总投资15亿元的精泰智能终端(周口)产业园项目在周口高新区破土动工,成为川汇区首个“拿地即开工”项目。项目负责人袁文丽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于当日摘牌取得土地成交确认书,当天就签订土地出让合同,甚至全程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作人员未见面,全程“线上办”,真正实现“零跑腿”,令其直感叹:“切实感受到了周口职能部门的服务之优、速度之快、效率之高”。

今后,类似这种公共资源交易现象在周口将是新常态。

据了解,近日,周口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紧紧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部署要求,立足公共服务职能定位,不断创新服务,率先在土地交易板块实现了一网通办“全天候”、材料信息“全电子”、交易结果“全公开”,交易双方“零跑腿”、交易过程“零接触”、交易服务“零距离”。目前,全市的“三全”“三零”及“24小时不打烊”服务走在全省前列。

“改”字当头 畅通服务市场“最后一公里”

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联系着供需两端,是市场主体获得项目进入市场的重要途径,是检验政府治理是否公开透明、市场机制是否高效便捷的重要标志。

近日,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创新举措,简化交易流程,优化服务举措,确保公共资源交易在阳光下运行,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为实现“放”字落细、“管”字较真、“服”字见效的目标,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聚焦市场主体遇到的堵点难点痛点,“改”字当头,着力解决其“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排长队”等问题,简化办事程序,树立全市一盘棋思想,转变职能科室工作人员工作作风和思想认识,引导市场主体公共资源交易“网上办”,从“少跑腿”到“零跑腿”。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复杂严峻形势,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统筹疫情防控和公共资源交易同步推进,加大科技运用力度,以绣花功夫不断打磨公共资源交易流程,完成了从“开标必见”到“开标不见”的华丽转身,实现了疫情防控“不刹车”,公共资源交易“不断档”,着力提升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效率和质量。

“3月份全市国有土地使用权网上交易共47宗,面积466亩,成交金额2.9亿元!随着我中心服务发展能力逐步提升,国土资源交易丝毫没有受到疫情影响,有力保障了一大批重大项目落地。”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国土资源交易科负责人表示。

“指尖快办” 打造公共资源交易“周口样板”

之前,位于光明路上的周口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无论是办事大厅或开标室走廊里,参与招投标或前来办理业务的人多得像是赶农村春节大集一样,现如今是“门可罗雀”,全市的公共资源交易量不是减少了,而是“搬家”了:公共资源交易线上平台仍异常活跃。

全市所有县市区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后,3月24日,随着编号为“商水县网拍(2022)1号”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网上拍卖公告在周口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网站公开发布,公告内容同步显示到河南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土地使用权网上交易平台,标志着省和我市交易平台实现数据联通。

这是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产权交易智能化、信息化建设大胆创新和探索的一个缩影。

数字赋能出成效,从“少跑腿”到“零跑腿”。以房地产开发企业为例,之前,企业要在通过拿着相关手续通过线下资料填报、提交审核、现场竞买、签成交确认书,签出让合同,付款等许多流程,走完整个程序至少需要15天。

如今,市公共资源交易简化流程后,推进数据赋能,这些流程全部能实现“线上办”,房地产开发企业只需通过平台提供完备手续、规范操作,全程和工作人员一面不见,就能摘取周口甚至全省范围内一块心仪的挂牌出让建设用地。

据了解,目前,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国土资源交易工作已实现市县一体、省市互联互通,也是全省唯一实现可集中统一在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交易的地市。省交易中心工作人员和相关技术人员认真准备、深入调研后,拟将我市作为试点城市,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公共资源交易互联互通相关工作。

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他们将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数字化整合工作,持续利用数字赋能公共资源交易,切实提升公共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实现“指尖快办”,打通数据壁垒,将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实现数据交互,让数字创新充分惠及每一位市场主体,以公共资源交易高质量推动全市打造临港新城、构建开放前沿新高地。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