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有我 勇者不孤——致敬高墙内那一抹“藏青蓝”
2022-04-11 18:05:17 来源:
关注河南热线

3月份以来,面对新一轮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周口市看守所立即启动高等级勤务模式,所有工作人员在监所内集中备勤、执勤,不得离开监所,直至本轮疫情结束,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墙,织密安全防护网。

他是家中的顶梁柱,他是所内的主心骨,他是周口市看守所所长轩鹏。3月21日,太康疫情暴发,而轩鹏的家就在太康疫区,时不时有邻居被救护车拉去隔离,对家中父母、妻女的牵挂,让他焦虑到失眠。父母常年服用的心血管药物没有了,他想尽一切办法也没能及时将药送到家中。他说,每天通过视频电话给家人打气,同时也是给自己打气,看到家人好好地在一起,自己也能宽慰一些。

虽然顶梁柱不能陪在家人身边,但主心骨一直与监管民警们战斗在一起。监区不能进,轩鹏就通过视频监控了解同志们的生活工作状态,想方设法为同志们解决困难,改善生活;通过对讲机和电话了解掌握被监管人员的情况,指导同志们做好安全管理、疫情防控工作,确保监所安全稳定。监区外,轩鹏与备勤的同志们打成一片,组织大家学习,带领大家运动。“我们看守所的领导大都如此,从严治警不手软,从优待警不迟缓。工作中,他们是威严的领导,生活上,他们是和蔼的兄长。”一位民警如是说。

她是警察也是警嫂,她是女儿也是母亲,她是周口市看守所的民警张翠。此轮疫情开始,张翠向所领导提出“打头阵”的申请,其实她是有“私心”的,她想趁转班休息的时候带母亲去医院化疗,这样就不用请假耽误工作了。却不承想,疫情形势越来越严峻复杂,勤务模式从7天变成了“无期”。想起两位老人的无助,她就不受控制地流眼泪,但她从不把情绪带到工作中,洗把脸,立即全身心投入工作,哪个监室秩序乱了立马纠正,哪个被监管人员有异常,她一眼就能发现。

张翠的丈夫是治安支队的一名民警,那日打电话让张翠请假,因为他要去支援太康一线。张翠却说:“你去我支持,但是我不会请假,因为我的工作同样重要。”就这样,夫妻二人在各自的“战场”上抗疫,留两个年幼的孩子和老人在家中。周口市看守所有15人是双警家庭,他们有的小孩不满1岁,跟着爷爷奶奶在农村老家,有的老人常年生病需要人照顾,有的把孩子带着一起工作……作为人民警察,面对疫情,他们选择冲锋在前,因为藏蓝在身,责任在心。

他们是“后勤”,他们是“先锋”,他们是周口市看守所的外联保障组民警。监所封闭不能进出,但监所的工作不能停。防护服快用完了、监区内的药品该补充了、生活用品该采购了……这都需要外联保障组的同志们去选择、检验、配送,是他们为监区正常运转输送了物资,加固了防线。封闭以来,先后有两名被监管人员患重病住院,外联保障组的同志们化身为“先锋队”冲锋在一线,每天穿着防护服在医院穿梭,为被监管人员做检查、送饭,联系专家做医学鉴定,协调公检法变更强制措施。防护服下的他们挥汗如雨,却毫无怨言,因为这是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走出医院,他们一遍一遍地全身消毒,有人羡慕他们可以天天不用值勤或备勤,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心中有多害怕,每一次出门都有可能感染病毒。虽然人在监区外,但他们同样是战斗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同样用坚守诠释着责任和担当。

他们是驻所医生,他们是厨师,他们是保安,他们不是警察,但他们是周口市看守所的一分子。监所统计家属封控情况时,问到一位厨师家庭情况时,他说:“家里的情况我也不知道,已经很久没有打电话了,电话停机了,反正也不能回家,就安心在这儿吧。”听完他的话,大家的鼻子酸酸的,他六十出头,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记不住自己的手机号码,所以即使牵挂家人,也只能默默藏在心里。他们和看守所民警一起封闭,家中老人生病、亲人去世,他们毅然选择坚守岗位,他们虽然不是警察,却是可以并肩作战的亲密战友,他们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却用实际行动为监所防疫和监所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

“疫情不散,我们不退,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安全管理保卫战!”监管民警们誓言声声,在高墙内久久回荡……

周口广电融媒体记者 许猛

编辑:马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