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墙内的战“疫”者
2022-04-17 11:46:22 来源: 周道客户端
关注河南热线

周口日报·周道客户端记者 孙靖

轩鹏 左1

张翠

常献礼

冯青华 左1

“决不能让疫情越过监墙,坚决打赢监所疫情防控阻击战、监所安全保卫战!”这是他们的铮铮誓言,也是他们的庄严承诺。他们视监所为战场,视岗位为战位,舍小家、顾大家,逆行而上,“疫”不容辞选择了高墙内的坚守,他们坚守着“无声”的阵地,却践行着振聋发聩的誓言。

轩鹏:一分钟也不曾离开

3月22日太康疫情暴发,市看守所所长轩鹏的家就在疫情管控区,对家中父母、妻女的牵挂,让他焦虑到失眠。轩鹏每天处理完公务,就通过视频电话给家人打气,同时也是给自己打气,看到家人好好的,他也就宽慰一些。

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不能这个时刻陪在家人身边,但作为单位主心骨,轩鹏选择与同志们战斗在一起。监区不能进,轩鹏就通过视频监控了解同志们的生活工作状态,想方设法为同志们解决困难,改善生活,通过对讲机和电话了解掌握被监管人员的情况,指导同志们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管理工作,确保监所安全稳定。

“疫情肆虐,作为市看守所长,首先要保证自己24小时在岗在位,只要我在,就能给战友传递一种信念和力量。”疫情管控期间,轩鹏率先垂范,24小时吃住在监所,1分钟也不曾离开,言语中,轩鹏透露着为警的刚毅和战“疫”的自信。

张翠:夫妻共勉 携手战“疫”

张翠是周口市看守所的民警,此轮疫情开始,张翠向所领导提出“打头阵”的申请,其实她是有“私心”的,她想趁转班休息的时候带母亲去医院化疗,这样就不用请假耽误工作了。没想到疫情形势越来越严峻,勤务模式从7天变成了“无期”。想起两位老人在医院的无助,她就不由自主地流眼泪,但她从不把情绪带到工作中,洗把脸,立即全身心投入工作。

张翠的丈夫是市公安局治安和出入境管理支队的一名民警,3月31日,丈夫给她打电话商量要去太康支援疫情防控工作。张翠说:“我们两个不仅是夫妻,更是战友。你去一线,我守监所,咱们夫妻二人同心战‘疫’,只能辛苦爸妈帮咱带孩子了。”就这样夫妻俩将两个年幼的孩子交给老人照顾,各自奔赴不同的抗疫战场。

周口市看守所有15人是双警家庭,他们有的小孩不满1岁跟着爷爷奶奶在农村老家,有的老人常年生病需要人照顾……作为人民警察,面对疫情,他们选择坚守岗位、冲锋在前,因为藏蓝在身,责任在心。

常献礼:我身体好着呢

常献礼是周口市看守所一位53岁的老民警,有着25年的党龄,因患有直肠癌,需要长期坚持服药。疫情到来后,看守所里警力紧张,他主动要求承担男监区的看守任务,一天巡视下来,“轻轻松松”就是两三万步。

领导怕常献礼身体吃不消,加上他妻子也常年患病,就想让他调出监区到相对清闲的岗位上工作,他却拒绝了领导的好意:“我是党员,不能搞特殊,请领导放心,我身体好着呢。”

周口市看守所有着20年以上党龄的老党员不在少数,他们大多是军转干部,他们的父母年龄大了,身体不好,自己的身体也开始出现大大小小的“毛病”,面对疫情,他们选择坚守一线,因为从橄榄绿到藏青蓝,变的是制服的色彩,不变的是对党忠诚的初心。

冯青华:小小身板筑“高墙”

监所封闭不能进出,但监所的工作不能停歇。防护服快用完了、监区内的药品该补充了、生活用品该采购了……这都需要外联保障组的同志们去选择、检测、配送,他们为监区正常运转输送了物资,加固了防线。

冯青华就是周口市看守所外联保障组的重要一员,看守所封闭以来,监所先后有2名被监管人员患重病住院,冯青华化身“先锋”冲在第一线,每天穿着防护服在医院穿梭,为被监管人员做检查、送饭,联系专家做医学鉴定,协调公检法变更强制措施……防护服下的她挥汗如雨,却毫无怨言。

走出医院,她一遍一遍地用酒精消毒,有人羡慕她可以不用封闭在监所,只有她自己知道心中有多害怕,每一次出门都有可能感染病毒。虽然人在监区外,但她同样是战斗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同样用坚守诠释着责任和担当。

封闭管理以来,周口看守所民警顶着疫情防控的工作压力和对家人的牵挂,有过焦虑,有过低沉,因为他们也是有血有泪的平凡人,但作为人民警察、忠诚卫士,在疫情面前,他们毅然决然地选择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肩膀,扛起监所防疫安全的千斤重担,用自己的身躯,筑起抗击疫情的“高墙”!②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