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地市 > 周口 > 正文
动态:周口赵勋启:一手口技仿百声
2022-07-17 17:57:08 来源: 周道客户端
关注河南热线

老艺术家展示口技技艺

他模仿的百灵鸟叫声让鸟儿应和得很欢


【资料图】

老艺术家表演魔术

演出间隙来个“鼓掌发财”活跃气氛

老艺术家为郸城徐楼村的孩子们表演口技

老艺术家至今珍藏着他和恩师郑泰同台演出照

周口日报·周道客户端记者 梁照曾 文/图

清林嗣环著《口技》描写口技表演:“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忽一人大呼‘火起’……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此文,数百年来,读之让人荡气回肠、拍案叫绝。此乃林嗣环描述清朝北京城里口技人的超凡技艺。然而,眼下的周口也有此绝技之人,他就是20世纪一代口技大师郑泰的传人——赵勋启,除于坊间,偶尔露一手技艺外,甚为低调。

7月15日上午,在建设大道西段盘纸厂家属院,记者拜访了赵勋启。78岁的老艺术家,精神矍铄,与老伴居斗室,乐享天年。记者登门时,他正收拾行头,应友人之邀,赴晚上一场演出。世传口技之惊艳,让记者对老艺术家的演出行头甚为好奇。老人展一唐装、一礼帽、一布鞋、一纸扇而已。记者疑惑之甚,口技一鸣,仿百声,含有口器否?老人哈哈大笑,边说,一张嘴巴足矣。记者恍然大悟,此口技绝非民间以嘴含器具表演的小技。

赵勋启,1944年中秋节出生于淮阳古城革新街,少时家贫,其父赵华堂于清廉街开一茶馆,赖此养家糊口。老人讲,9岁那年,西华县杂技团在淮阳北关演出,他无钱买票观看,偷入场内,爬上场边老杆看演出。吓坏守场老汉,将“猴”居杆头入迷的赵勋启哄下来,照屁股踹一脚,问咋上去的?少年赵勋启比划着告诉他,爬上去的。老汉认为赵勋启是玩杂技的“料”,跑到他家做其父母的工作。赵华堂夫妇死活不让儿子跟他们走,怕杂技团拐卖孩子。由于赵勋启喜欢杂技,动了心,老父拗不过儿子,到城里派出所,找老八路出身的郑姓所长拿主意,经调查,确认西华杂技团是国营单位,才放心儿子去学艺。

“杂技团驻地在苏花园,吃得好,9岁的我,舀一碗猪肉粉条,一手抓两个大白馍,真香!好吃!”赵勋启回忆进西华杂技团吃的第一顿饭,至今感慨不已,家里穷,哪里吃过那么好的饭菜,那是他记忆中最难忘、最香的一顿饭,至今余味犹存。他进团后,先练杂技基本功,练腰腿,练头顶大缸。1960年,地委宣传部、县委宣传部和文化局派他和团里的王顺山,一块儿到上海,拜口技大师郑泰为师,学习口技,同时一块儿学艺的还有重庆杂技团的王正刚、天津杂技团的王世安。

口技大师郑泰是山东武城人,原名周志良,自幼家贫,流浪上海,在一家杂货店当学徒,喜爱口技,于1924年,在上海,拜口技界泰斗尹世林为师,学习口技。尹世林,艺名“开口笑”,是清末一代口技宗师,对口技“隔壁戏”表演形式进行改革,让口技从幕后表演走上高雅舞台演出,让口技配合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表演,成为一门声情并茂的演艺艺术,赋予口技新的生命。一代口技大师郑泰就职于上海人民杂技团,除在国内演出外,还经常随团出国访问演出。他曾给访华的基辛格、尼克松演出,被尼克松誉为“东方神鸟”。

“口技,不依靠任何乐器,靠嘴、舌、喉、鼻等器官的发声,模仿各种声音。”赵勋启说,他们四人在恩师郑泰的授艺下,先练吹气发声,接着练“门子活”,学各种鸟叫,再练嗓门发声,模仿各种猛兽之声……

三年学艺时光,转眼结束,学艺有成后,于1963年10月在上海大世界进行毕业演出。他和恩师同台演出,恩师逗哏、赵勋启捧哏,演一出母亲哄哭娃的口技,颇为经典,成为赵勋启一生最珍贵的记忆。

赵勋启回西华后,随西华县杂技团先后到漯河、驻马店、孝感、韶关等地演出,受到观众的喜爱。后西华县杂技团解散,他调到周口工作,后在盘纸厂退休。退休后,赵勋启受邀到南方一些城市、景区演出,展现大师弟子的风采,颇受欢迎。让记者惊讶的是,赵勋启不仅精于口技,还会魔术。他说,他的魔术是跟着西华县杂技团的陈宝英老师学的。陈宝英是天津人,原为上海戴家班魔术团的女魔术师,后来西华工作。然而,颇为感叹的是,在周口,一代口技大师的弟子,隐身寻常巷陌,如寻常之花,寂寞独自开。不过,值得欣慰的是,他的口技“赵家口技”已被列为川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责任编辑:hN_1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