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地市 > 周口 > 正文
世界快消息!医道光芒耀“阳峰”——周口市中心医院全力应战疫情高峰回望
2023-02-25 19:04:15 来源: 中华龙都网
关注河南热线

周口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启峰/文 通讯员 郭永伟/图


(资料图片)

2月20日,周口市中心医院1号楼呼吸二科,地面整洁,灯光明亮,护士步履轻盈,穿梭于各个病房。病房内,远眺沙颍河,水面光亮如镜,岸边绿意初萌,柳枝随风摇动。春天,不可阻挡地来到了!

疫如海啸

就诊患者全接收

2022年12月初,我国新冠疫情管控全面放开,病毒感染随即如海啸般席卷各地。据河南省卫健委统计,短短一月内,全省感染率达到89%,几近全民皆“阳”。无需封控、街道寂静、人迹稀少。只有医院里,人流如织,咳嗽声此起彼伏,焦虑、恐慌的情绪在空气中弥漫。

作为我市医疗行业的龙头老大,市中心医院在这次疫情高峰中受到的冲击最大。急诊科是第一道防线,护士长窦中娜回忆,从12月10日起,急诊科患者骤增,从以前的一天200来人,增加到500多人,几乎全是新冠病毒感染者。急诊科救护车往来穿梭,送治各县、市、区的危重患者,几无休息时间。科室里挤满患者和家属,人头攒动,口罩盖不住焦急。最高峰时,急诊科一天往呼吸病区送去了267名患者,是平时送诊量的数倍。

疫情防控部署会每天召开,“战斗指令”源源不断传达至各病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衣向日金鳞开。疫情肆虐,市中心医院党委做出庄重承诺:不拒收任何一个病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至高无上!

呼吸科承受着巨大压力。市中心医院原有3个呼吸病区和1个呼吸重症监护病区(RICU)。面对激增的患者,3个病区均增加床位1倍以上,走廊里都塞满了床位,人满为患,护士打针送药,都要侧身而过。“还是远远不够用”,院领导当机立断,实行战时全科室打通,把患者较少的内科、外科整合,腾出病区就地转化为呼吸病区。

12月16日,医院腾出部分内分泌病区成立呼吸四病区,瞬间收治50多位患者,一夜爆满。随后,腾出口腔病区成立呼吸五病区,腾出骨科二病区成立呼吸六病区;腾出眼科病区成立呼吸七病区……短短一周内,中心医院呼吸病区增加到10个,普通床位由原来的200多张增加到1000多张。除此之外,各个重症监护室全部收治呼吸重症患者,床位由359张增加到500多张,收治患者90%以上都是呼吸重症。

病区增加了,医生捉襟见肘。呼吸科拆整为零,资深医生分派到新增病区主持救治工作。本着学科相近原则,中心医院调配医生支援呼吸病区,同时充分发挥规培医师的力量,派遣他们到一线。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中心医院护理部抽调350名护士支援呼吸病区。这些护士有来自其他一线科室的,还有从导诊台、洗衣房等后勤科室抽调的,她们年岁已大,很多人即将退休。但疫情就是命令,她们重披战袍,义无反顾,力战疫情洪峰。

对全院医师、护士进行相关业务培训,增强他们对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根据情况随时转化,充实到呼吸病区。

网上预约,错峰就诊。医院通过微信公众号、支付宝小程序、96669咨询电话等多种预约方式,倡导患者分时段错峰就诊,减少等待和人员聚集;医技科室实行集中预约、分时段预约等方式,让门诊与住院患者错峰检查。

院领导每天召开疫情研判会,及时解决各病区出现的问题,确保做到忙而不乱,有序度峰;行政科室人员下到一线,分包病区,主动询问病区需求,省去报备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特殊时期,全院人力、设备、物品,一切资源往呼吸病区倾斜,我们倾尽所有,誓要打赢这场硬仗!”院长于彦章的话掷地有声。

义无反顾

众志成城战高峰

“我不想回忆那段经历,对我们医务人员来说那可能是人生中为数不多的至暗时刻,也是我们终生难忘的宝贵经历。”2月中旬,疫情已经大大缓解,面对采访,正在坐诊的张艳莉医生手里的笔在纸上不停转圈,终于忍不住哭出声来。

疫情肆虐,患者人满为患的场景

张艳莉是我市呼吸科著名专家,市中心医院呼吸科主任兼任一病区主任,疫情高峰时,还兼任了新增设的四病区主任。

整个呼吸科共有医生、护士90多人,这次疫情高峰,无一幸免,全部感染。“对面这个小姑娘,一个人租房住,那天给我打电话说:张老师,我又发烧了,刚用了退烧药,你放心,我一定会赶到医院的。”对面的龚婷婷医生低下了头,沉默不语,为张艳莉递过纸巾擦泪,前来看病的病人也默契地坐到一边,不去打扰她们,静静听着。

59岁的张艳莉临近退休,被感染时她咯血不止,嗓子一度失声,高烧刚刚退下,就又回到岗位,关键时期怎能少了她这根“定海神针”?她不担心自己,却担忧着各病区医护人员的安危。疫情高峰期,呼吸二病区护士长何玥、骨二科(临时改为呼吸六病区)护士长翟喜玲等一批医护人员累倒在工作岗位上。最凶险的是一位护士,因操劳过度,患上心肌炎,休克几近丧命,经过紧急抢救,用上人工心肺,才把她从死神手里夺回……

张艳莉说,前不久,她到郑州参加学术会,与其他省辖市的专家交流,谈到疫情高峰期医护人员的付出,大家都很感慨,有人甚至情绪失控、痛哭。他们说,奋战在一线的工作人员都是英雄。

战斗力减弱,患者激增近5倍,一增一减间,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可想而知。面对蜂拥而至的患者,他们表现出了无比的坚韧,用羸弱之躯扛过疫情洪峰。

门诊医生一个班6个小时,特殊时期,接诊量普遍在150例左右,喝水、如厕的时间都抽不出,嗓子讲到冒烟。护士全部带病工作,病房呼叫器此起彼伏,她们一路小跑着穿梭在各个病房,强忍身体的不适,面带微笑服务,一天下来,她们都是大口大口喘气,还有人腿肿得穿不上靴子……

呼吸一病区护士长张静说:“感染后,一病区没有一个人休息超过一天,都是高烧一退就来工作。医院不倡导带病工作,系主任每次开会都要求我们保护好自己,该休息就休息。但是,一病区床位从58张增加到119张,每个人都在主动工作,早来晚走,如果长时间休息,我们心里会感到愧疚。”

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在这场猛烈而又漫长的战役里,他们全力守卫着健康,忙碌到忘记恐惧、忘记病痛。疫情的尽头,是他们扛下了千钧重担!

医道光芒

生命奇迹频上演

RICU,呼吸重症监护病区,感染高峰期时,这里不断经历着生离死别。白肺,一个让市民闻之色变的词,在这里却极为常见,呼吸衰竭、脏器受损、意识障碍……新冠病毒引发的各种症状层出不穷。床位从平时的10张,增加到20张、30张,持续的抢救、护理,这里没有昼与夜的分界线。有的人不治走了,更多的人被抢救过来,重见明媚阳光,这里是见证生命奇迹的地方。

护士精心护理重症患者

谈起刚刚过去的疫情高峰,急诊科主任兼RICU主任闫登峰一声叹息:“我们承受的压力,比3年前支援武汉疫情时还要大。”

3年前,由闫登峰带队,率70人医护团队驰援武汉,历时月余,出色完成任务,无一感染,全员健康返家。“那时候病毒虽然凶险,但是做好防护,基本不会感染,这次不同,我们全力戒备,但还是无一幸免,病毒的传染力太强了。”

我市迎来疫情高峰时,沿用的还是第九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该版方案于2022年3月15日发布试行。时间过去半年有余,逐渐成为绝对优势的流行株致病力显著减弱,但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显著增强,第九版诊疗方案已明显滞后。

市中心医院第一时间向北京协和医院求援,学习其新冠肺炎诊治方法、方案,并在全院继而在全市推广。

这套方案与第九版诊疗方案明显不同之处有:

早期患者及时合理使用奈玛特韦/利托那韦、阿兹夫定;

非重症患者合理使用激素;

对呼吸衰竭病人施行俯卧位;

规范使用氧疗和机械通气;

……

这些救治措施,在2023年1月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试行的第十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得到确认。市中心医院的先行一步,为新冠肺炎患者抢得了宝贵时间,挽救了大量重症患者。

受益于规范、准确的诊疗方案,RICU医师李蕾在救治一位白肺面积达90%的患者高先生时游刃有余。这位患者今年1月2日由其他医院转来,年龄较大,患脑梗死、糖尿病多年,血氧饱合度仅有69%,当时已下了病危通知书,家人为他选好了墓地。自感时日无多的高先生在住进中心医院RICU的第一天,便立下遗嘱安排后事。然而在医护人员全力救治下,11天后,高先生白肺面积减小,胸闷气喘、呼吸衰竭症状得到根本性好转,转入普通病房一段时间后出院,至今身体健康。

李蕾坦言,有医院强大的技术力量支撑,她在诊治过程中信心越来越足,“我们在救治时兼顾三个原则:首先是保住命,稳定患者生命体征;第二是预防并发症,保障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第三要考虑患者经济承受能力,花费不能太高。我们全做到了!”

高先生险死还生的经历,在多个重症监护室里不断上演着。这是生命的奇迹,这是医道的光芒!这束光照亮了整个呼吸病区、整个中心医院。张艳莉说:“在普通病区,没有一个患者转化为重症,没有一例死亡。这场战役,证明了我们是一支能打硬仗、值得信赖的队伍!”

海啸过后,风平浪静。市中心医院逐渐恢复正常,10个呼吸病区降到4个,抽调的医生、护士陆续返岗。但病毒并没有消失,专家称,未来某个时期,病毒或许会卷土重来,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但是,经历了这次“阳高峰”,或许我们可以用更平和的心态来看待疫情,不再那么恐慌。也请记住,不管疫情如何肆虐,总会有一群白衣战士,为我们托举着生命的希望!②16

责任编辑:hN_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