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地市 > 周口 > 正文
全球微头条丨风景这边独好——第八届鲁迅文学奖得主张莉访谈
2023-03-12 11:05:19 来源: 中华龙都网
关注河南热线

周口日报全媒体记者 杜欣 文/图


【资料图】

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我们该如何取舍?我们该选择读什么?“读经典”“如何阅读经典?”作为伏羲书展系列活动之一,3月9日,第八届鲁迅文学奖得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莉莅临周口,在周口市图书馆专门作了一场题为《如何阅读经典?》的讲座。

当天下午,图书馆报告厅内座无虚席,来自河南科技职业大学的100多名学子有幸现场聆听了张莉老师的讲座。结合张莉老师的讲座、现场互动等,记者随机进行了采访。

张莉老师虽然是文学学者,常年从事文学作品研究工作,但她同时也是北师大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导师,教书育人传道授业解惑是主要工作职责,文学感受力是她教给学生的必修课。近几年,张莉在北京师范大学给研究生开设原典导读课,与研究生们一起共读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经典作品。她认为,每一部优秀小说、每一个经典文本都有独一无二的风景,都有它隐秘的入口,需要读者去发现。

记者:如今是碎片化阅读时代,受新视听的冲击,能安静地坐下来好好读一本文学书籍的人越来越少。读书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张莉:虽然今天是视听化的时代,我们的生活已经被短视频充斥。但是,阅读依然有它不可替代的美好。读书是美好的事。它的意义在于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悄悄将我们身上沉睡的部分唤醒。要读优秀文学作品,读经典。经典的魅力在于,它有能力使读者看到前所未见;它有能力唤醒我们对世界的新认知、新感受。我们常常以为世界是这样的,我们以为人生不过就是我们所见,我们以为世事也不过如此……但是,优秀作品会唤醒我们。

常读书的人和不常读书的人是不一样的,读经典之前和读经典之后的人也会发生变化。所谓的“不一样”和“变化”,其实是人对世界的理解力。这种理解力既指对文学的理解,更指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的理解。阅读可以使我们拥有独立思考能力、判断能力,可以使我们成为“不和众嚣,独具我见”的人,它让人更丰富、更开放、更自信。

记者:从您最近出版的《持微火者》和《小说风景》等作品来看,内容基本上都是您引领读者重读经典。如果说在浩瀚的文学风景中,经典是5A级名山大川的话,您就是金牌导游,带领读者走进最美的文学风景。请问,您在选择重读这些作品时的初衷是什么?

张莉:《小说风景》一书中收录的文章,除了末篇《爱情九种》之外,其他都是对现当代文学经典作品的重读,这些作品包括鲁迅的《祝福》、郁达夫的《过去》、沈从文的《萧萧》、萧红的《呼兰河传》、孙犁的《荷花淀》、莫言的《红高粱》、余华的《活着》、铁凝的《永远有多远》等。重读经典其实是一项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这些作品在此前早已有无数学者、批评家、读者作出了各种角度的解读,想要生发新意并不容易。《小说风景》这本书的写作动力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我给研究生上的《原典导读》课。所谓原典,首先是现

当代文学史上那些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在课堂上,我带领年轻人一起读,努力做到有创造性阅读。但是,想要摆脱成见读出新意来是个不小的挑战。在写作这部论著的三四年时间里,我一直告诉自己,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读法,每个时代也有每个时代的写法,在《小说风景》里,我要找到的是我们时代的读法。比如我们一起读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我会带领年轻人一起回到文学现场,探讨作家当年的写作状态,以及100年后这部作品依然打动我们的原因。事实上,我认为在这些经典作品内部其实也蕴藏着和我们时代相通的情感密码。我们要做的是“解密者”,去探寻经典作品跨越时空依然动人的魅力。所以,将我看到的新鲜小说风景展现给更广大的读者,是我写作这本书的初衷。

记者:有时一部文学作品,如富矿可以提供很多东西,阅读《小说风景》和《持微火者》,我对其中提到的作家和作品不算陌生,但又从您笔下读到了自己曾经忽略而始终存在的陌生部分。是您发现这些幽微之处,并且传达出让人产生共情的美妙瞬间。

张莉:当我们快速扫读一部作品时,只知道它的轮廓,但会忽略细节。有些东西需要长时间的人生积淀、阅历的增长、审美或写作训练,才能重新辨识匠心之处。阅读好的批评作品,可以更快建立阅读的“显微镜”,将幽微之处照亮。我一向觉得,阅读不能就作品谈作品、就作家谈作家。每个作品的出现有其历史语境,每个新作品的出现都与时代语境、同代人创作相关。相同的主题,不同的作家怎么写?同一个爱情故事,不同的作家怎么写?同一个故事核心,不同的人怎么解读?不同时期的小说风格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通过对照,我个人首先是从阅读里获得乐趣,我也希望能把愉悦感传递给读者。

记者:我注意到,身为大学教授的您,除了日常的教学和文学批评、文学研究之外,还特别注重与学生、与读者的交流互动,尤其是对于文学在新媒体时代的多样化传播,您一直很有参与的热情。比如,在B站开课、开设微信公众号,以及参加文学活动的直播等等。您怎么看待今天文学的传播以及由此而来的文学“出圈”?

张莉:不同的时代,传播文学的方式并不相同,也就是说,不同时代的文学,总会遭遇不同的新介质。100年前的新文学作家们,既在《小说月报》发表作品,也在《晨报副刊》连载小说——只要文学之为文学的核心没有变,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发布、去推广都没关系。今天,正是新媒介推动了中国文学被更广泛的读者所了解,比如“中国文学盛典·鲁迅文学奖之夜”的颁奖直播,就有力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广泛“出圈”,成为颇受瞩目的重要文学事件。如果新媒体对于文学作品的传播有很好的推动作用,那么我们为何不拥抱新媒体呢?我认为和新的媒体互动正在成为我们时代文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时势使然。所以,我选择在播客聊文学,也做作家新书推荐会的嘉宾,包括今年在B站上讲文学等等,我认为,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文学批评从业者都是“摆渡人”角色,所以,不能画地为牢,要和普通读者在一起,要和最广大的读者在一起。

不过,有时候我也在想,新媒体固然可以打开我们对很多事物的理解角度,但新媒体主导的碎片化阅读其实正在掠走我们独立思考的空间,直播带来的肉眼可见的销量也让创作者心浮气躁。甚至我们的话语方式和认识世界的方式都有可能被新媒体牵制、塑造。在被新媒体浪潮裹挟的时代,在短视频盛行的时代,作为写作者,恐怕也要保持一种清醒。无论新媒体宣传的势头如何大,真正重要的还是作品的文学品质,那是文学之所以是文学、写作者之所以是写作者的尊严所在。

记者:谢谢您!通过您的作品,让我重新领略到了经典之所以是经典以及它所散发的永恒魅力和流传价值。

张莉:更应该感谢周口主办这次伏羲书展活动的老师,你们辛苦了!周口文化底蕴厚重,老子文化、伏羲文化的影响延绵至今,道德名城,魅力周口,果然名不虚传,更是经典,还是风景这边独好啊。②2

-------------------------------

张莉简介:

张莉,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最受研究生欢迎的十佳教师”。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茅盾文学奖评委。多年来,张莉致力于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著有《中国现代女性写作的发生(1898—1925)》《持微火者》《小说风景》及《我看见无数的她》等。主编《2021年中国女性文学选》《望云而行:2021年中国短篇小说20家》《带灯的人:2021年中国散文20家》《京味浮沉与北京文学的发展》《散文中的北京》《人生有所思》《我们在不同的温度沸腾》等。曾获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华文最佳散文奖,中国女性文学优秀成果奖。2022年,荣获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理论评论奖。

责任编辑:hN_1226